https://youtu.be/LA8b3lUxesw
友人傳給我國外知名網紅教練的影片,問說「頸後肩推」真的是非常危險的訓練動作嗎?
就肩胛骨的解剖構造來說,這位知名教練說得沒錯,肩胛骨關節盂的方向的確是朝向身體的斜前方。所以在做頸後肩推這個動作時,主要的考量就是怕肱骨上舉時,會較容易產生肩峰夾擠,而造成旋轉袖的棘上肌肌腱損傷。
但其實在頸後肩推的起始位置,雖然肩關節會往後伸張,但因為這個時候肱骨還沒有上舉,所以其實並不會夾擠到旋轉袖。反而是在最後完成動作高舉過頭的鎖定姿勢,才會有造成旋轉袖夾擠的疑慮。
但是話說回來,不管「頸前」或「頸後」肩推,推舉槓鈴超過頭部後到最後完成動作的這一段行程,其實槓鈴的位置都在頸後。所以對肩關節最友善的訓練動作,應該是用中立握法 (neutral grip) 在身體斜前方的啞鈴肩推或地雷管肩推,以避免旋前握法 (pronated grip) 將肱骨粗隆內轉到肩峰下而增加造成夾擠的可能。
會發生肩峰夾擠甚至旋轉袖損傷的原因,通常是「過度使用」或是「 肩胛肱骨節律失衡」。所謂的肩胛肱骨節律,是指肩關節在上舉的過程中,需要肩胛骨配合著上轉,才可以讓出空間讓肱骨往上。失衡的原因可能是肩關節活動度不夠或是肌力、動作控制能力不足。
這類問題最常發生在需要反覆高舉過頭的動作,尤其是某某訓練特別強調的「投擲」。所以這些動作都不要做了嗎?當然不是,重點是要訓練出足夠的活動度、肌力和動作控制能力。
回過頭來看,頸後肩推這個動作到底能不能做?我覺得是因人而異。
如果你覺得這個動作會造成不舒服,那當然就不要勉強,甚至可以試著去找出不舒服的原因,看看是否有什麼地方需要去改善或加強,說不定還能預防以後其它動作可能造成的傷害。如果你擔心這個動作做太多會造成損傷,其實肩部訓練有很多動作可以選擇,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種,以避免累積慢性傷害,而且可以讓訓練更均衡。